关于特斯拉,相对科幻一点的是把整块前挡风玻璃做成一个显示屏,在这个显示屏幕上可以展示导航地图,但它又不妨碍驾驶者对前方的视野(Mission Impossible 4这部电影里有所展示)。这个显示屏甚至可以支持触控的指令输入。还有一个还尚属遥远的事是:整车的3D打印——你可以用一台打印机把车“打印”出来。虽然汽车行业里已经有一些零部件做到了3D打印,北美也确实有人“打印”出了一台整车,但技术尚不成熟,有可能还需要很多年才能规模化,同时也有人认为这种汽车的整车3D打印毫无必要。[详细]
“车联网”系统,是指利用先进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道路和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实现多个系统间大范围、大容量数据的交互,对每一辆汽车进行交通全程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交通全时空控制,以提供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为主的网络与应用。即“智能交通”。
从网络角度看,该系统有“端、管、云”三层体系。“端”是指汽车的智能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包括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等泛在通信终端;同时还让汽车具备IOV网络可信标识等设备;“管”是指解决车与车、车与路、车与网、车与人等的互联、互通,实现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在功能和性能上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与网络泛在性;“云”则是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因为需要包含了物流、汽修汽配与租赁、紧急救援、移动互联网等多源海量信息的汇聚,这个平台也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详细]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军事交通学院猛狮3号智能汽车成绩优异。“简直是超乎我想象,北斗导航的稳定性和定位精度都能与国外技术相媲美。”军事交通学院领队徐友春说。
徐友春介绍,利用北斗地基增强网的高精度位置信息,无人驾驶汽车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与传统的定位导航技术相比,不仅为车辆控制决策系统提供了高精度、实时的车辆位置信息,而且设备成本大大降低,是技术研发很大的突破。“北斗导航系统具备双向简短通信功能,这是目前已广泛应用的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并不具备的。”该公司副总经理朱峰说。
据悉,北斗导航系统的水平定位精度为20米,双向授时精度20ns,与GPS系统的民用精度基本相当。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已发射了16颗导航卫星,服务范围基本涵盖了我国及亚太周边地区。预计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服务范围涵盖全球的新一代北斗导航系统。 。[详细]
自动驾驶和智能化并不是一场革命,而IT企业的加入一定会给这个产业结构带来变化,沃尔沃之后会宣布一个汽车从研发到制造的战略出来,肯定不是八年,没有人会等你八年。
关于主导权的问题,肯定是有竞争的,但像Intel跟各个电脑之间也是相互的协作。现在有几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有的汽车企业买下发展不行的IT企业。第二种模式是半开放,更多是靠苹果的技术,打到一个平台上,大家一起参与,我觉得还是由汽车厂商来主控这个游戏规则。但是,汽车厂商确实挺封闭的,他还不能用IT思维思考问题,所以对于谁来主导这个没有定位,应该多合作。[详细]
还有其他的,现在这些城里的停车场可能改造成公园,红绿灯也许会消失,因为车自带的感受器和电脑会代替红绿灯调控交通。停车罚单可能都会消失,因为车自己知道哪些地方不能停。
无人汽车也可能会有不好的影响,人们可能会更愿意搬到远郊居住,反正不用自己开车嘛,上下班四小时也还好啦,这么一来,城市会进一步扩张。
未来城市可能会有更窄的街道,因为停车区域可以砍掉了;空气也会更干净,因为人们可以少开些车。据美国高速交通安全管理局称,在闹市区约30%的汽车驾驶里程都是花在找停车场上了,每年这一部分的行驶路程差不多有10亿英里。
“自动化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城市空间和汽车的用途。”华盛顿大学的助力教授Calo称,他研究机器人和无人机。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称在某些城市近三分之一的空间都用来修停车场了,有些城市规划者据此预测,等无人汽车普及了,房屋的价格会降低,因为有更多地皮可以用来修楼房了。现在的超大型购物场所需要大量的停车场,如果没有了这个需求,它们可能会进驻到更多的城市中去。 [详细]
“可能我比较乐观,我觉得15年左右,我们的无人车或者说智能车就能为老百姓所用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梅涛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则表示,目前智能汽车的智能水平还有待提高,且成本较高,离规模化应用还有距离。他向记者预测了中国智能汽车应用的时间表:2020年实现结构化道路的智能行驶,2030年实现城市道路等半结构化道路的智能驾驶,2050年实现战场、沙漠、沼泽等非结构化道路的智能驾驶。[详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